?
A+ A-

不知不覺,他收藏了上百件老銀飾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11:23:57

  壽光市古城街道壘村村民鄭寶慧自小對老銀飾產(chǎn)生興趣,多年來致力于老銀飾的收藏,目前已收藏上百件。他希望保護這些遺留下來的文化精粹,讓更多的人了解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鄭寶慧展示收藏的銀飾。

  從小對銀飾有興趣

  銀冠、發(fā)簪、手鐲、銀鎖、銀掛飾……11月21日,記者走進鄭寶慧的工作室,各種造型古樸雅致、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銀飾整齊陳列,讓人眼花繚亂。“這是魚化龍銀掛件,掛件呈龍頭魚尾之勢,寓意金榜題名,是我從朋友那里買來的,線條細膩,手工細致。”41歲的鄭寶慧介紹著自己的“寶貝”。他收藏的老銀飾有上百件,大多是出自清代、民國時期。

  “小時候我常看見爺爺一錘一錘地敲打,手工制作銀飾,逐漸對銀飾產(chǎn)生了興趣。”鄭寶慧說,他爺爺是個銀匠,小時候聽爺爺講述在街頭制作銀飾的故事是他最開心的事情。2007年,爺爺去世后留下一些民國時期的銀掛鎖和頭飾,鄭寶慧也開始搜集老銀飾。

  

  鄭寶慧介紹,明清至民國時期,銀飾是中國婦女最常見的飾物之一。“服飾不分家,有時候銀飾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鄭寶慧的工作室里還收藏了一些舊服飾,如舊時女子嫁衣、禮服、長袍,還有云肩、挽袖等。

  常為收藏銀飾四處奔走

  “老銀飾是古人完全手工制作的,工匠在制作敲打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F(xiàn)在的銀飾基本上都是機器做的,沒有了老銀飾那種韻味。”鄭寶慧表示,制作一件老銀飾大致要經(jīng)過化銀、鑄料、成型、鏨花、焊接、清洗等十幾道工藝流程,工匠需要制作十幾個小時,如果是更精細的銀器,花費的精力就更多了,每一件老銀飾都承載著老一輩銀匠的匠心。

  

  鄭寶慧在收藏老銀飾的同時,還潛心研究其背后所蘊含的民俗以及銀器文化。“像小孩子的‘長命鎖’等就蘊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代表吉祥如意和長命百歲的美好心愿。”鄭寶慧說,每一件老銀飾都有故事,當時工匠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制作的,哪些人佩戴過,這些都讓他好奇。

  鄭寶慧對收藏過的每一件銀飾都充滿感情,經(jīng)常為了一件銀飾四處奔走。其中,有一套民國時期的銀嫁妝,里面有手鐲、耳墜、戒指等,當時聽聞壽光的一個朋友收藏了這樣一套銀飾,他趕緊到朋友家一飽眼福。但是當他趕到的時候,朋友已經(jīng)轉(zhuǎn)讓給了一位臨沂的銀飾愛好者,鄭寶慧又輾轉(zhuǎn)追到臨沂,終于將這套銀飾買了回來。“過程雖辛苦,不過最終得到了東西,又認識了朋友,很值!”

  近期,鄭寶慧剛在當?shù)嘏e辦了一個小型的銀飾展。“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來保護這些遺留下來的文化精粹,讓更多的人了解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鄭寶慧說。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隋煒鳳/文圖

責任編輯:聶臻臻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