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他痛下決心,決意不再對朝廷抱有任何中興的奢望,也不再留戀高官顯爵的生活,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辭官回鄉(xiāng)。
陳介祺著作《十鐘山房印舉》。陳介祺以他超前的美學意識,對家鄉(xiāng)工藝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對濰縣仿古銅、紅木嵌銀、拓片、篆刻、書法等民間藝術的傳承、創(chuàng)新作出了很大貢獻。
紅木金銀絲鑲嵌的看盤。工匠們?yōu)榱嗣阑a(chǎn)品,擴大銷路,仿照古代青銅器的金銀錯工藝,嘗試在銅器上鑲嵌金銀絲花紋,為后來木器嵌銀漆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作為開創(chuàng)濰縣紅木嵌銀這一特殊技藝的先賢,陳介祺功不可沒。
蠟模翻砂鑄銅印(龐希文、王昌年制)。
古陶文拓本(陳介祺舊藏)。部分資料來自《濰坊文化三百年》《濰坊古代文化通論》。
陳壽榮,生于1916年,被譽為濰坊詩書畫印集大成者。他自幼癡迷繪畫,曾在濟南國畫社、北平北華美專、故宮博物院古畫研究室學習深造。
顏伯龍作品《仿陵包山八哥圖》。
1942年陳壽榮與家眷的合影。1946年受降完畢,該部編入國民黨軍隊收容機關——十九軍官總隊,陳壽榮旋即轉(zhuǎn)業(yè)返回故里,就任山東省立濰縣中學國畫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