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檔案
舉辦培訓和義賣活動
增加殘障人士的收入
3月1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心義賣在奎文區(qū)東關街道葦灣社區(qū)舉行,社區(qū)居民和來自黑龍江省的參觀團隊在現(xiàn)場購買了小擺件、小掛件等手工藝品。據(jù)了解,這些五顏六色、制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全部出自濰坊市天使公益服務中心的殘障志愿者之手。
黑龍江省參觀團隊前來學習。
殘障人士因身體原因失去很多勞動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機會,為此,濰坊市天使公益服務中心發(fā)起天使助殘創(chuàng)業(yè)手工坊——助力殘障人士手工創(chuàng)業(yè)志愿服務項目,支持具備勞動能力的殘障人士及家屬、低保家庭、困境女性等群體掌握一技之長,實現(xiàn)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項目自2022年3月實施至今,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舉辦手工坊培訓活動35次,263人次參與活動,通過在手工坊學習學會制作作品的殘障人士有29人,11位殘障人士學會制作并每月增加收入人均1000元以上,間接受益的殘障人士和殘障人士家屬總計75人,參與各種線下義賣活動31次,累計賣出作品1000多件,總銷售額22000多元。
“我們開設手工公益課程,讓殘障人士愿意走出家門,幫助他們學到一技之長。我們還將廣泛鏈接社會資源,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yè)信息,推薦并幫助他們選擇就業(yè)崗位,實現(xiàn)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濰坊市天使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肖嵐說。
肖嵐接受媒體采訪。
暖心故事
盲人志愿者免費教
殘障人士手工串珠
今年36歲的孫秋玥家住濰城區(qū)十笏園小區(qū),自幼雙目失明,與同為盲人的丈夫開了一家按摩店,日子雖越來越有奔頭,但生活中的煩惱有時無人訴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秋玥得到濰坊市天使公益服務中心志愿者的幫助,后來,她也成為一名志愿者,人變得越來越開朗樂觀。
孫秋玥心靈手巧,喜歡用串珠做手工藝品。別人幫她選好顏色,她便能熟練地操作,五顏六色的珠子在她手中變成了各種動物造型,有蜻蜓、金魚等,活靈活現(xiàn)。她制作的“福兔”栩栩如生,得到朋友們的認可和好評。
孫秋玥展示她制作的“福兔”。
加入天使助殘創(chuàng)業(yè)手工坊志愿服務項目以來,孫秋玥免費教殘障人士們用串珠做手工藝品。在她的指導下,很多人都能做出漂亮精美的手工藝品。“這個志愿服務項目特別好,鼓勵我們這些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多參與社會活動,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還讓我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溫暖。”孫秋玥說,以前是別人幫助她,現(xiàn)在她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別人,特別有成就感。
志愿者正在制作手工串珠作品。
通過參加志愿活動,殘障人士學會了手工制作,增加了經濟收入,改善了生活,也增強了殘障群體之間的凝聚力和互助能力,讓他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希望,用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托起未來的美好生活。
志愿者展示精美的手工串珠作品。
城市溫度
讓愛無“障” 與愛同行
□濰坊融媒評論員 孫瑞榮
為困難群體服務是“五為”志愿服務之一,志愿者們動員各方愛心力量,用心用情用愛為殘障人士提供“精準滴灌”式志愿服務,讓他們心中有溫暖、生活有希望,于細微處體現(xiàn)出濰坊這座城市的溫度,展現(xiàn)城市文明。
助殘于心,奉獻于行。作為特殊困難群體,殘障人士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志愿者針對不同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打通服務殘障人士的“最后一公里”。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殘障人士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并反哺社會,變“輸血”為“造血”,讓“有愛”變得“無礙”。
“好人效應”的充分發(fā)揮讓濰坊這座城市善如潮涌。廣大志愿者以“一燈傳諸燈”,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讓新時代志愿服務在濰坊大有可為。
策劃:高文 齊英華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燕/文
圖片由濰坊市天使公益服務中心提供
本期評論員:孫瑞榮
責任編輯:聶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