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戲 | 科技催豐“金”玉米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11-14 08:46:59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入冬農不閑,沃野機械鳴。11月12日,在臨朐縣九山鎮(zhèn)甜玉米示范基地,工作人員王常信等忙著對玉米覆膜播種機等設備進行保養(yǎng)維護。
“玉米覆膜播種機走一趟,能同時完成翻土、播種、鋪膜作業(yè),一臺機器能趕上好幾個人工?,F在做好保養(yǎng)維護,等開春了,它們能發(fā)揮大作用。”王常信的家就在這個基地旁邊的朱莊村,說起基地上采用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設備,他滔滔不絕。
秋收后的九山農田風光。
“前幾年,我在東北的農場打工,就看到他們已經用無人機施肥打藥、用大型農機播種收割。那會兒,老家還是靠肩挑背扛。我當時就想,家里啥時候也能用上這些先進設備。”王常信說。
圍繞同樣問題進行思考的,還有九山鎮(zhèn)的“決策者”們。“推廣科技應用,為農業(yè)插上‘騰飛的翅膀’,關鍵還是要結合本地發(fā)展實際,大膽探索實踐。”九山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劉靜告訴記者,面對該鎮(zhèn)85%以上的山地丘陵地形和零碎分散的耕地地塊,多年來,農機適用性差的問題暴露無遺,“人工種糧成本高、收益低,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家伙種糧積極性不高。”
今年上半年,該鎮(zhèn)全面深化耕地保護工作。為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強化糧食安全、提高群眾收入,他們在農業(yè)專家的指導下,確定了發(fā)展甜玉米種植的路子,并建設了九山鎮(zhèn)甜玉米示范基地。
九山鎮(zhèn)甜玉米示范基地(資料圖)
“打造示范基地,不僅要用新品種,更要上新設備,推廣新技術。”劉靜說,通過“雙招雙引”,他們在今年5月與垚衫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流轉土地200畝建設示范基地,實行規(guī)?;?、標準化種植。
王常信家的耕地也在流轉區(qū)內,聽說自家的地能“收租”了,他高興地回家了解情況時,被示范基地的招聘信息所吸引。“正趕上外面工期結束,聽說基地大量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參加了應聘。”王常信說,應聘成功后,他領到了幾本操作手冊,包括無人機、拖拉機、收割機,藥肥配比、土壤管護等多種內容,“接下來的半個月,我們上午學理論,下午練設備,大家發(fā)現,原來的那些‘老把式’基本用不上嘍。”
今年4月,在九山鎮(zhèn)甜玉米示范基地,一臺玉米覆膜播種機正在作業(yè)(資料圖)。
據九山鎮(zhèn)甜玉米示范基地負責人馬曉燕介紹,針對山地丘陵地區(qū)耕地較多的情況,他們因地制宜配備小體積、大馬力的履帶式農機,再配合無人機空巡、用藥等,讓該基地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6.8%。
“選用良種也是推廣科技應用的一部分。我們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從16個甜玉米品種中確定了‘金甜1號’良種,一年可種2茬,平均畝產量在1100公斤左右,畝均收益是普通糧飼玉米的3倍多。”馬曉燕說。
在示范基地的帶動下,周邊的宋家王莊村、曾家溝村的種糧大戶也先后引進了甜玉米進行試種,并配備了相應機械設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像王常信一樣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接受農業(yè)現代化的“洗禮”,成為“新型職業(yè)農民”,并獲得“流轉租金+務工薪資”的疊加收入。
隨著“科技范”越來越多,在當地人看來,甜玉米示范基地只是九山鎮(zhèn)推廣科技應用的一個縮影。薰衣草小鎮(zhèn)的花田里,一根根水肥一體化的軟管正滋養(yǎng)著3000畝的紫色浪漫;“聚糧田園里”蜜薯合作社里,新型鏈夾式移栽機、滾軸收割機轟鳴著奔向遠方……好山好水育好物,九山鎮(zhèn)又為此加上了“好科技”,助推了好發(fā)展。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文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