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11-03 10:31:36
數(shù)枝紅蓼醉清秋
◎吳瑞芳
秋波澹澹,紅蓼搖搖。
在我面前,是一片開得正熱烈的紅蓼花。梢頭擠擠挨挨、肆意怒放的穗花隨風搖擺,涌起陣陣紅浪,倒影婆娑,如同水中的精靈,讓清冷的水面立時變得靚麗溫情。一只水鳥悄然飛落枝頭,飽滿的蓼花被壓彎了頂部,上下顫動著,浸入水中,好像姜太公愿者上鉤的魚鉤,悠然蕩開層層漣漪。鳥兒瞪大眼睛盯著水面,驚跑了水中自由嬉戲的魚蝦。隔著時空,我看到千年前的宋徽宗面對此情此景,鋪紙研墨,畫筆在絹素上輕輕拂過,留下一幅生動傳神的《紅蓼水禽圖》。
紅蓼,我一直稱它水葒花,我家附近的南陽河邊隨處可以看到它高大健壯的身影。它和蘆葦、蒲草、車前草一樣平凡又普通,有紅粉白三種顏色,紅的如火、粉的嬌媚、白的純凈,紅色最多,都沒有香味。雖然我從小看著它花開花落,卻從來沒有認真打量過它。直到有一天讀到陸游的“數(shù)枝紅蓼醉清秋”,我立即被詩人描繪的清況悠遠的意境攫取了靈魂,從此深深地愛上了紅蓼。
它從古老的《詩經(jīng)》中走來:“山有喬松,隰有游龍”,游龍就是枝葉放縱、率真剛毅的紅蓼,蓬勃向上的朝氣和坦蕩磊落的正氣都是備受古人推崇的。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秋波紅蓼水”向我們展開了一幅靈動飄逸的畫卷,奔放灑脫的紅蓼映紅了清寒的秋水,隨著粼粼的波光閃爍跳動,撩動著詩人的心弦,驚艷了世人的眼眸,沉醉了人們的心扉。司空圖的“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把離人依依不舍的離愁別緒渲染得令人動容,讓人過目難忘、觸景生情。杜牧的“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更讓人內(nèi)心震顫、百感交集。
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滿庭芳·紅蓼花繁》開篇起句就是“紅蓼花繁”,深秋的江邊,其他花草都已經(jīng)凋謝,唯有蓼花灼灼盛開,那樣的柔媚燦爛又遺世獨立,真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詩人梅堯臣的《水葒》則直呼它最鄉(xiāng)野親切的名字:“灼約有芳艷,本生江漢濱。臨風輕笑久,隔浦淡妝新。白鷺煙中客,紅蕖水上鄰。無香結珠穗,秋露浥羅巾。”濃妝淡抹總相宜的鮮活場景,頓時拉我回到童年,在威威武武的水葒花周圍打鬧的歲月:一串串玫紅色的花穗,如一群嬌羞的少女輕垂著頭,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裊裊婷婷、婀娜動人的身姿,令人神搖目奪,遐思無限。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借由清淡的蓼芽巧妙地傳達出來。據(jù)說,將蓼芽焯水后,涼拌,鮮美異常,蒸成菜團子,清爽又美味。江淮一帶至今還沿襲著用蓼花做酒曲釀酒的工藝,可惜我們這里沒有這樣的習俗。我最常接觸的是藥柜里的水紅花子,那是蓼用心捧出的果實,有活血、止痛、消積、利尿等功效。
我眼前這一片紅蓼,搖曳在風起浪涌的水庫邊,臨水而立的清逸之態(tài)飄逸出塵,宛如天上的仙子飛落人間。細細碎碎的花朵聚成稠密的花穗,開出了盛大的氣勢,澎湃著團結的力量,婉約著千年前的浪漫,沉淀著歷史的記憶,豐盈著生命的色彩。如同岸邊普普通通的父老鄉(xiāng)親,靜守一方土地,默默耕耘,辛苦勞作,于日復一日地勞碌中,在孤獨寂寥中滿懷激情與希望,把尋常日子過得濃烈滾燙。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