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都吉臺為平昌故城遺跡(七)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6-15 14:57:50

位于都吉臺村東北自南而來的小荊河。王玉芳 攝

都吉臺遺址。孫寶平 攝

  早在龍山文化時期,都吉臺就是山東半島地區(qū)人類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該遺址對研究龍山文化、商周遺存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魯、莒等諸侯國的勢力范圍、疆域、文化交流情況,對研究東夷文化及山東半島地區(qū)與中原文化的交流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都吉臺為貴族斗雞處

  出土大量陶器和銅器

  在諸城市區(qū)北25公里渠河與荊河匯流處,有一個叫都吉臺的村莊,村東有一高臺,名曰“斗雞臺”,相傳為春秋時魯國貴族斗雞的地方,村名因臺名諧音而得。

  都吉臺古遺址南北長103米,東西寬22米,總面積7416平方米,文化層厚8.5米,下層為龍山文化,中層為商周文化遺存,上層有漢代遺物和唐宋遺存,內涵十分豐富。此處出土的大量陶器、銅器證明,早在西周時期,此地便有人煙。

  據(jù)明萬歷《諸城縣志》記載,斗雞臺在城陽城東北,“高兩丈,圓六百步,春秋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季氏與郈氏斗雞處”。當時的斗雞多為賭博,各出賭注,以兩雞相斗結果決定輸贏。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大夫季孫意如(即季平子)與魯大夫后惡(即都昭伯)為了取勝,各自都耍了花招。季氏將芥末面灑在雞翅上,欲以辣壞郈氏雞眼取勝;郈氏則在雞爪上暗縛銅鉤,欲以利爪斗贏。結果季氏雞大敗,季氏甚為惱火,侵入郈氏之宮地自縊。郈氏聯(lián)合臧氏到魯昭公處告季氏,昭公討伐季氏,季平子請囚請亡皆不許,季氏遂聯(lián)合叔氏、孟氏三家共伐魯昭公,魯昭公敗而失國出亡,后惡亦被孟氏所殺。

  清咸豐十年(1860),土匪騷擾,民不聊生,斗雞臺已成為較大村莊,有民團,有圩墻,較為安全,因而不少外村人來此避難。民團首領是頗有名氣的進士,他組織民團等加固圩墻,增崗設哨,保護難民。由于措施得力,土匪未能騷擾該村,百姓盛傳“都吉”“都利”,有口皆碑。后來便改“斗雞臺”為“都吉臺”。

  早在1979年,該遺址就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吉臺還是救命臺。1974年8月13日發(fā)生特大水災,都吉臺村東的荊河、村北的渠河河水暴漲,大水過后,全村蕩然無存,僅剩大樹和屋基沒被沖走,1500多名村民躲到臺子上避難,無一傷亡。

  源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都吉臺人都重視教育,崇德尚學。從上世紀80年代起,有近百人考入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山東大學等重點院校。

  平昌故城文化層重重疊壓堆積豐厚

  酈道元的《水經注》載:“浯水經平昌城北,城之東有臺……名為斗雞臺。”臺下有井,傳說井內有龍出入,故又曰“龍臺”,此井在乾隆十一年(1746)下大雨時坍塌。漢代,斗雞臺所處的地方為平昌侯劉卬封國,即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米,面積90萬平方米,都吉臺村就坐落在這座古城遺址上。濰河支流渠河由東向西流經城北,荊河由城南繞經城東,在城東北入渠河。

  平昌,漢置縣。文帝四年(前176)封齊悼惠王劉肥第八子卬為平昌侯,即此。西漢屬瑯琊郡,東漢屬北海國。三國時,魏置平昌郡于此,后郡廢,縣屬城陽郡。晉復置平昌郡,以縣屬之。北魏初仍屬平昌郡,后改屬高密郡。北齊廢,入安丘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及省、地(市)文物部門曾對平昌故城址做過多次考查。1982年,諸城市博物館進行詳細調查與勘察,發(fā)現(xiàn)故城內的“斗雞臺”及其周圍,文化層重重疊壓,堆積豐厚,自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開始,綿延不斷,中無缺環(huán)。

  龍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平昌故城東部的斗雞臺上。斗雞臺原來是荊河岸邊的一處繁衍生息的臺地。新石器時代,人們往往選擇臺地為居住地點,有利于保存火種,還能躲避水患。臺上出土了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石器及蚌器,方唇卷沿的陶鬲應是殷商時期東夷族先民的遺物。西周文化遺跡主要分布于臺上及其附近,東周文化遺跡分布于故城的東南部,大大超出了西周時期的范圍。

  1982年春,在此處挖掘清理了一座春秋時期的墓葬,隨葬品有銅鼎、盤、壺及部分骨器、蚌器、象牙雕刻、骨貝等,考古專家根據(jù)隨葬的銅盤上鑄有銘文得知,該墓主人即孟姜,此銅盤是姜姓貴族孫叔子為其大女兒出嫁時配送的嫁妝。根據(jù)周代“同姓不婚”的制度推知,這時期都吉臺一帶仍屬東夷勢力范圍。

  漢代文化層及遺跡分布于整個故城內,有的地方陶片堆積厚達2米以上,內有板瓦、筒瓦、卷云瓦當?shù)?,形體碩大,制作規(guī)整,說明這里曾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的城邑。故城內曾出土銅焦斗陶甕、陶盤以及“半兩”錢石范等漢代遺物。隋唐以后的遺跡遺物更是遍布故城內外。

  傳承文化遺產打造新貌

  都吉臺今成“文化名村”

  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都吉臺村位于渠河與荊河匯流處,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全村650戶、2240人,耕地面積3700畝。村民以種植綠色蔬菜為主業(yè),生活富裕。該村先后榮獲“濰坊市鄉(xiāng)村振興帶頭村”“省級美麗鄉(xiāng)村”等稱號。

  2019年,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黨委政府累計投資500余萬元,規(guī)劃打造了“都吉臺”文化村。其設計主要分為村前文體活動廣場、臺前文化公園、臺邊商業(yè)古街、斗雞臺遺址和文化禮堂展館五個部分。村前文體活動廣場按河邊原有地形進行改造,安裝了健身器材;臺前文化公園有斗雞圖和村里出土文物的浮雕,立在臺前的《都吉臺的豐碑》詳細記述了都吉臺的發(fā)展歷程;透著濃濃古風雅韻的大門樓、仿古商業(yè)街則重現(xiàn)了古代都吉臺之繁華、厚重的歷史。

  石橋子鎮(zhèn)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打造了都吉臺文化禮堂,通過鄉(xiāng)情鄉(xiāng)知、鄉(xiāng)土鄉(xiāng)物、鄉(xiāng)賢鄉(xiāng)風、文化禮堂四個展覽和活動場館,記錄并延續(xù)著都吉臺的前世今生。

  如今,都吉臺村已成為“文化村”“網紅村”。2020年,該村爭取庫區(qū)移民和省級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資金200余萬元,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持續(xù)打造“文化名村”。

責任編輯:邢敏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