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糧安衛(wèi)士劉春第:一天接300多個電話 腦子里裝著數(shù)千種配件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2-06-27 11:00:33

  心隨麥動-三夏麥收故事會

image.png

  5月29日晚20:20,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柴集鎮(zhèn)后湖村,劉春第還在麥收一線幫農(nóng)機手搶修機器,中午沒吃飯,晚上也還沒顧上吃。

  “習慣了。”簡單的三個字,道出劉春第的工作強度和工作節(jié)奏。

  1982年出生的劉春第已經(jīng)在雷沃干了23年,從當年的學徒工,干到了現(xiàn)在的服務隊長,但始終堅持奮戰(zhàn)在麥收最一線。

  “17歲進廠,先在車間學了兩年,然后就一直跟服務,一干就是21年。”劉春第告訴記者。

image.png

  報修的農(nóng)機手徐雙超,也是濰柴雷沃的老用戶。干了17年,買了9臺雷沃機。“不僅對品牌信任,對服務也信任,跟劉經(jīng)理也是老相識了,摸起電話就把他喊來了。”徐雙超告訴記者。

  徐雙超上午9點多下的地,已經(jīng)干了90多畝地,計劃晚上再干完5畝就休息,但聽得割臺過橋異響,就打電話給劉春第。劉春第與同事開車半個多小時趕到,僅用10分鐘就幫其排除故障,并幫徐雙超對整車做了個簡單快速的檢修。

image.png

  “我們這個活兒是不分白天晚上的,用戶需要,我們就趕到。這個用戶還是比較好溝通的,有時候也會碰到脾氣急的,難溝通的,但我們也得耐心服務。”劉春第介紹,每年從5月中旬南方麥收開始,到6月底山東結束,“三夏”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幾乎都是這種工作狀態(tài),天天24小時隨時待命,“睡不了個‘囫圇覺’”。

  農(nóng)機手晚上不干活的時候,服務人員就利用晚上去幫他們檢修,以便不耽誤機手第二天繼續(xù)作業(yè)。

  劉春第回憶到,前年有個農(nóng)機手,買的車配置上不帶排雜,用的時候收的糧食雜質較多,他就不停地打客服報修。服務站其他人員實在應付不了,劉春第就親自趕到現(xiàn)場耐心解釋說明,幫其處理問題,最后跟那個機手成了好朋友。

image.png

  今年,安徽省安慶市是劉春第團隊服務的第一站。有一天傍晚下雨了,用戶搶收后,麥子卻卡在倉里卸不出來,晚上快8點了,用戶要求必須立馬去給其解決。劉春第跟同事開車走下道140多公里,跑了兩個多小時,到了現(xiàn)場后,先幫他掏糧,花了兩個半小時才把麥子都掏出來。

  “我們能理解,因為機手跟種糧大戶簽了協(xié)議,必須規(guī)定時間幫其搶收出來,然后及時烘干,不然小麥過雨后再收,就可能在地里發(fā)霉壞掉。下雨淋濕后,麥粒粘結,就容易堵。其實故障很簡單,掏完糧,再用20分鐘換了個攪龍就修好了。”劉春第介紹。

image.png

  今年麥收,濰柴雷沃派出“卅”字服務大軍,劉春第擔任“中間那一豎”二縱隊的服務隊長。他坦言,到一線服務檢修,他都能從容應對,比較“燒腦”的是,他還負責著整個安徽省的配件調度。

  “滿腦子是配件,得有幾千種吧,一個投放點就儲備千余種配件。一天接300多個電話,經(jīng)常一天只睡3-4個小時。”劉春第說。

image.png

  劉春第現(xiàn)在帶團隊,也注重培養(yǎng)年輕人。在他們服務的第二站阜陽,在濰柴雷沃服務站內,記者見到劉春第一邊不停地接打電話協(xié)調、調度,一邊安排、指導身邊的兩位較年輕的同事。

  21歲的康成龍,來公司才兩年多,今年頭一年出來跟服務,主要負責報修信息記錄;還有一位資歷稍深的同事王光輝,干了十幾年了,主要負責維修進度反饋。

image.png

  “我們有兩部無線座機,兩位年輕服務隊員一人一部,24小時‘抱著’。不能不睡覺,也不能耽誤活兒,只能是睡覺也‘摟著’啊。”劉春第說。

  眼下,山東夏收工作已經(jīng)開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夏收跨區(qū)大軍的轉移,劉春第和他的隊員們也會跟隨他們不停“鏖戰(zhàn)”。

  “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底一直在廣西服務甘蔗機,春節(jié)假期回去居家隔離了7天,到現(xiàn)在就沒再回過家。作為老服務隊長,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感覺這是一種責任,要帶頭做好。”劉春第一邊說著,眼圈兒有點泛紅。(濰柴雷沃)

責任編輯:陳曉芳

數(shù)字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