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折奏報百姓流離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5-26 10:41:56
劉統勛奏折抄件
山海關副都統奏報壽光災民出關清冊
有清一代自然災害頻發(fā),各地水、旱、蝗、疫等災害持續(xù)不斷,因災情直接關乎百姓,有關災情的奏折也最容易引起皇帝的關注。透過一道道悲情的災情折,我們不難想象洪水肆虐、百姓流離的凄涼景象。
劉統勛奏高密水患上諭買牛惠濟窮黎
乾隆十二年(1747)秋,山東大部分州縣遭遇水災,次年春又大旱,百姓流離失所,左都御史劉統勛奉旨與大學士高斌到山東賑災。
劉統勛親自查勘德州、濟南、泰安、沂州、兗州、東昌、濟寧等府州縣。入秋以后,山東各地久旱之后大雨滂沱,特別是萊州府屬高密、膠州,地勢低洼,素稱湖地,受災格外嚴重。閏七月間,劉統勛即由濟南前往高密、膠州查看受災情形。他在閏七月二十三日所上《籌辦萊郡偏災折》中奏報說:“被水較重者,惟高密縣、膠州、平度州三處,膠州、平度約計一半歉收,惟高密一縣,有收之村莊無幾,民情甚覺拮據。”得知高密等地水災后,乾隆朱批說:“是不可以通省有收,而使此有向隅之嘆也。況災饉之余,亟應加意賑恤。”
劉統勛親自帶同護理登萊青道、青州知府王如玖,萊州府知府吳作哲分派人員分定村莊逐戶挨查登記,查清災情后立即給予撫恤。針對高密等地的災情,乾隆皇帝特發(fā)上諭:“山東萊州府屬高密、平度、膠州、昌邑、即墨五州縣,當積歉之后,本年復被水災,民間牛只不敷犁種,若不預備籌畫,更恐坐誤春耕。著加恩照乾隆十年慶云等縣之例,于東省庫貯本年賑濟用剩銀兩內酌量動撥,購買牛只賞給俾小民力作有資,以示惠濟窮黎之意。”
隨劉統勛賑災山東的巡漕御史沈廷芳曾勘察高密水患,其所著《隱拙齋集》留有題詠高密地方風物的詩篇。其《高密北鄉(xiāng)作》云:“閱賑銜恩到,膠東轉向西。大風沙盡走,敞露馬頻嘶。境僻汙萊廣,春殘衰草迷。人煙寥落處,云外忽聞雞。”《過張魯河》詩云:“雨余云散晚鴉過,擊節(jié)中流放棹歌。無數垂楊還依岸,幾灣曲水自成波。橋危久斷輪蹄跡,港溢翻淹隴畝禾。自愧身兼疏淪職,齊東頻慨澤鴻多。”
濰縣、高密、昌邑水災巡撫惠齡報民生拮據
乾隆五十六年(1791),當時的萊州府屬濰縣、高密、昌邑、平度,因秋雨連綿,低洼之處多被淹沒。時任山東巡撫惠齡上奏說:“間有被水歉收之處,雖查明均不成災,然無力貧民,未免稍形拮據。”九月十四日,乾隆皇帝頒布上諭:“雖據奏并未成災,民力究恐不無竭蹶。所有被水之濰縣南臺社等處一百零九莊,昌邑縣任流社等處一百四十九莊,平度州傅家回社等處六十七莊,高密縣張家大莊等處一百六十九莊本年錢糧倉谷、及歷年舊欠,均著加恩一體緩征。其被水較重者,并著酌借耔種,以資接濟。”
其實,僅乾隆朝,今天濰坊一帶災情不斷,水災、旱災、潮災接連不絕。據《清實錄》記載,乾隆七年(1742),山東降雨頻繁,諸城、濰縣、昌邑、高密均有被水之鄉(xiāng),高密縣被沖沒社谷一百五十五石有奇。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賑貸益都、壽光、安邱、諸城、昌邑、濰縣、高密等縣被水災民,“青州府屬彌河六月內山水暴漲,涌至壽光,將東岸沖開一百五十丈,壽濰二縣村莊民田多被淹浸。”乾隆十三年(1748),水災接踵,高密、膠州、壽光、昌邑、濰縣皆有災情。乾隆十六年(1751),昌邑、壽光、濰縣因海潮陡漲,漫溢成災。乾隆十八年(1753),昌邑、濰縣又遭潮災。乾隆二十年(1755),壽光、臨朐、安邱、濰縣又遭水患。乾隆二十一年(1756)昌邑、高密、壽光、安邱、平度、濰縣等縣秋禾俱有被淹之處。乾隆三十九年(1774),濰縣、壽光沿海村莊受潮災。乾隆四十六年(1781),昌邑、壽光、濰縣又遭水患。乾隆五十八年(1793),壽光、昌邑、濰縣低洼田地間有被淹之所。
壽光災民頻繁出山海關程含章奏與密奏大不同
道光七年(1827)三月,道光皇帝接到奏折稱:“山東青州府屬壽光縣荒歉異常,擔兒肩女號呼乞食出山海關者月余無虛日。”對此,道光皇帝特頒布上諭,令山海關副都統落實“入春以來山海關一帶有無壽光饑民號呼乞食絡繹出關之事”。三月十八日,山海關副都統存華專折上奏稱:“正月二十二日起,至三月十六日止,壽光被災饑民共三十戶,男女老幼九十九名。”并造冊上報。
例如正月三十的登記冊這樣記載:“一戶青州府壽光縣七里莊住饑民王殿,年二十五歲;妻王氏,年二十一歲;子來兒年一歲。前往錦縣謀生。一戶青州府壽光縣七里莊住饑民王顯財,年三十二歲;妻李氏,年二十八歲;子福兒年六歲;大女馬兒年三歲;二女套兒年一歲;父王玉福年六十四歲。前往錦縣謀生。”
時任山東巡撫程含章自然收到道光皇帝核實災情的諭旨,他在解釋災情時說,壽光地瘠民貧,內多傭工外出之人,奉天地土饒沃,即使是豐稔之年,山東包括壽光等地的民人,種麥之后多有攜帶家眷前往投奔者,并不獨荒年如此,并表示將遣員挨莊調查??梢?道光年間,濰坊窮苦百姓密集闖關東已是常態(tài)。
而關于道光七年(1827)壽光一帶的實際災情,據程含章調查結果稱:“壽光之秦城、南皮二鄉(xiāng),地尤咸堿,貧民向多出口謀生。本年雨澤愆期,倍為竭蹷,出口者未免稍多。或將子女分別寄存典雇,并非鬻賣。其所居均系草屋,恐為他人占住,即拆去上頂,堵塞戶牖,以俟歸家修蓋,亦非拆屋賣料、十空六七。至典鬻衣物及摻食草子等情,樂歲亦所不免,非本年僅有之事,均不至如傳言之甚。”而道光八年(1828)的一份密奏折則描繪了截然不同的災情:“前年壽光等縣因歲災歉收,匪徒即乘間蔓延煽惑。今歲山東年成已屬豐熟,而劫盜之案,仍復頻聞。樂安、益都一帶無賴少年,身無寸縷者,三五成群。上年疏失餉鞘重案,即系此地。”
山東黃河水災形勢嚴峻徐會灃等聯名奏求賑災
光緒二十八年(1902)黃河在山東惠民、利津兩處漫口,浸灌百余村莊,秋禾全部淹沒,顆粒未收,百姓倉皇逃避,雖然山東巡撫周馥緊急籌款賑災,但無奈地方賑款太少,災民又多,難以迅速解決災情。當時的山東籍在京官員徐會灃等聯名上折奏請朝廷賑災,他們在奏折中說:“轉瞬已至嚴冬,迨至明春為日更久,數萬生靈無家無食,實難全活,壯者散離四方,老弱者坐以待斃。臣等籍隸山東,誼關桑梓,聞此情實堪惻憫,惟有合詞龥懇天恩,賞撥賑款以回東省災黎,山東幸甚,臣等幸甚。”
與徐會灃聯名合奏的十一位山東籍官員中,除徐會灃外,隸屬今天濰坊的還有刑科給事中、諸城人王綽,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濰縣人陳恒慶,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濰縣人梁文燦,江南道御史、諸城人徐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