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新春走基層|梨花埠村的“過門錢”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2-01-29 09:31:59

  馬世江手工制作傳統圖案“過門錢”。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文/圖

  “過門錢”是門箋的俗稱,又稱“羅門錢”或“花紙”,它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國不少地方過春節(jié)的吉祥裝飾物。

  在臨朐縣辛寨街道梨花埠村,制作“過門錢”的歷史已有100多年,該村“過門錢”制作傳承人馬世江告訴記者,他們村從清代開始制作“過門錢”,是該縣傳承歷史最久也是目前唯一還在制作“過門錢”的村。

  據馬世江介紹,該村的“過門錢”制作技藝都是一代代手把手傳承下來的,沒有書籍記載,也不清楚相關緣由。后來他查閱資料,發(fā)現“過門錢”很可能由古代的“幡勝”演變而來。

  當下流行的“過門錢”種類繁多,有大紅、粉紅、黃、藍、綠、紫等多種顏色。其中,圖案以有“福”“人財兩旺”“年年有余”等吉祥短語,或者十二生肖等圖案的,最為常見。

  小小的“過門錢”,凝聚著梨花埠一代代傳承人的心血。梨花埠村黨支部書記白星義告訴記者,最興盛的時候,全村有70%的村民會在冬季制作“過門錢”。

  白星義說:“那時候,農村條件一般,大家都是從小跟著老一輩手把手地學習制作‘過門錢’,在冬天地里沒有作物收獲的時候,靠這門手藝,額外掙點錢,用來購買過年的新衣服和肉、瓜果等,補貼家用,提高生活質量。”

  1970年出生的馬世江,從十四五歲就開始學習制作“過門錢”,現在能制作30余個種類。馬世江說:“我們村最早用手工制作的‘過門錢’,都是中間有銅錢形狀的,后來才發(fā)展到有吉祥短語的、有十二生肖等圖案的。”

  據馬世江介紹,過去,“過門錢”都是由手工制作,需要特殊的工具,如木錘、鑿刀、挖勺、弧刀、羊鼻、雙鏟等。制作也比較復雜。

  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就業(yè)門路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高,梨花埠村的村民們已不再依靠制作“過門錢”來補貼家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不再學習制作“過門錢”的技藝。

  白星義說:“我們全村,現在只有馬世江一家還在制作‘過門錢’。而且也采用機械生產,開始產業(yè)化發(fā)展,算是梨花埠‘過門錢’新的開始。”

  雖然有了機械助力,但馬世江始終沒有丟下手工制作“過門錢”的技藝。他還緊跟時代步伐,把現代元素融入傳統技藝,結合現代人審美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過門錢”內容和圖案,努力讓梨花埠“過門錢”重放異彩。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