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

回村當教員 建群眾團體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8-01 15:44:43


植庭學校


張文通故居

  張文通在雙鳳高等小學上學時,校長李植庭聘請了壽光最早的黨員、縣黨支部書記張玉山任教。張玉山將革命思想帶給學生,張文通等人受到啟蒙,1925年由張玉山和李灼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黨,從此堅定地步入了革命斗爭的生涯。

  接受革命思想熏陶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1906年,張文通出生在壽光張家屯村一個富裕的中農家庭,少時刻苦讀書,志存高遠。1923年春,他考入彌河西岸的崔家莊雙鳳高等小學(后擴建并命名“植庭學校”),是甲班的學生。他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優(yōu)秀,受到校長和老師們的器重。

  1925年的一個夏日,校長李植庭雇了輛大車,讓張文通和幾位高年級的同學跟車去張家莊聘請張玉山任教。張玉山是壽光最早的黨員、縣黨支部書記,知識淵博,性格開朗,說話風趣,平易近人。在回校的路上,張玉山滔滔不絕地向大家宣傳革命思想,講起軍閥統(tǒng)治腐敗,工人農民要聯合起來進行革命的道理。同學們都感到很新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玉山到校后,革命師生更加活躍。他們經常在一起探討巴黎公社、蘇聯十月革命的故事,教大家唱《國際歌》等,閱讀瞿秋白的《新社會觀》,蔡和森的《社會進化史》,蔣光慈的《沖出云圍的月亮》《李莎的哀怨》,魯迅的《吶喊》《阿Q正傳》等,學習進步刊物《向導》《中國青年》,介紹蘇聯革命情況,揭發(fā)中國貪官污吏的罪惡、軍閥苛捐雜稅的剝削及其與帝國主義勾結對中國的侵略,號召團員“只有團結進步青年,堅持走共產黨的道路,向馬列主義,向革命尋求翻身自由的出路”。

  11月,張文通由書記張玉山、李灼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黨,從此堅定地步入了革命斗爭的生涯。

  四處奔波宣傳革命雙鳳小學成為中心

  張玉山以義務教學為名、李鐵梅以行醫(yī)為名,先后來到雙鳳小學和崔家莊。他們與雙鳳小學的師生生活在一起,利用講課和談心的形式,講中國階級斗爭史和馬列主義常識,講中國農村貧富懸殊的根源,共同展望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宣傳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使中國社會走向光明。師生聽后深受啟發(fā)和鼓舞。這期間,早期黨員褚方珍、陳章甫、馬保三、張文通等經常聚會于雙鳳小學,共商革命大計,上級黨組織與鄰縣的同志亦經常到這里指導工作。從此,雙鳳小學便成為壽光黨組織宣傳馬列主義、發(fā)展黨團組織、同上下級聯系的重要基地。

  1926年2月,張文通經人介紹去益都縣澇洼小學當教員,同時從事黨的活動,麥收后又回到壽光。8月,書記張玉山利用同學關系寫信給縣立中學負責人李秀峰,派張文通到縣立中學一邊上學,一邊開展學運工作。在縣中期間,張文通團結了部分進步同學,多次利用學校開周會的時機發(fā)表講演,揭露軍閥政府的殘暴統(tǒng)治,宣傳革命思想,同時聯絡同志,發(fā)展壯大黨的組織,李洪溫是張文通在縣中介紹入黨的。由于張文通的活動比較激進,引起學校當局的不安,放寒假時,教務主任楊法標對張文通說:“明年你不要來了。”就這樣將張文通開除了。離校后,黨組織安排張文通負責團的工作。

  1926年8月,中共壽光地執(zhí)委建立,雙鳳小學便成為黨團骨干經常集會的場所,黨的數次重要會議就是在這里召開的。做了小學教員的張文通按照張玉山的指示回鄉(xiāng)開展黨的工作。在大革命時期,他四處奔波,積極宣傳革命,呼喚民眾與軍閥政府作斗爭,先后在張家屯村以及附近村莊里介紹親屬和鄉(xiāng)親入黨入團,發(fā)展壯大了黨的組織并建立農民協會、農民夜校等各種群眾團體。

  1927年4月,在雙鳳小學建立了共青團第一屆壽光縣委員會,趙一萍任書記,張文通、楊化村等任委員。團縣委在雙鳳小學的建立,給學校帶來了新的生機,學校也成為團組織活動的重要陣地。學習革命理論,閱讀進步書籍,在校中蔚然成風。從此,雙鳳小學便成為早期壽光黨組織活動的中心。它不但為革命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而且成為黨組織對敵人開展斗爭的堅強陣地。

  返鄉(xiāng)活動發(fā)展組織圣水會后隱蔽斗爭

  1927年,張文通在本村教學,經常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到南河、北河、崔家莊、王高、東方、城里、城南一帶活動。當時,為迎接北伐,各地黨團組織到處張貼“打倒軍閥”“打倒賣國賊”等標語口號。在彌東一帶,黨團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黨員發(fā)展到8人,團員發(fā)展到十余人。經張文通介紹入團的有張育之、張立訓、張樂敏、張文賓、張春榮、張文杰、張文耀等。彌東黨團組織經常一起活動,張文通為黨團組織的負責人,張育之任交通員。在大革命時期,彌東人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先后有張家屯、東景明、南廣陵、口子、顏家莊子、東方呂等村紛紛建立農民協會、農民夜校、兒童團、消費社等組織,以各種群眾團體團結群眾,掩護黨團組織的活動,農民協會會員發(fā)展到300余人,100戶的張家屯村就有會員50余人。

  1927年7月,張文通與王云生參加了山東省委在益都召開的圣水會議。會議后,壽光的黨團活動開始轉入隱蔽斗爭,團縣委略有變更:張文通任書記,委員有楊化村、李金符、孫聿修、孟赤心、褚方玉、褚方塘、張育之、于霄亭。由于形勢變化,團的活動受到限制。但圣水會議后,幾個縣的工作聯系較前密切,特別是益都、壽光、廣饒三縣更為密切,張文通與同志們保持著往來。革命宣傳亦有起色,“打倒軍閥”“取消苛捐雜稅”的標語傳單散發(fā)更為普遍,并以農民協會中的黨團員為骨干,向群眾揭發(fā)蔣介石叛變革命的反動面目,劃清了與國民黨的界限。

  就在這年,團省委為了加強對益都一帶團的領導,派李玉鼎等在益都澇洼村小學召集了各縣團負責人開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明確形勢,籌劃成立青州團地委。會議決定,李玉鼎任書記,王元盛、付錫澤、郭家瑞、任玉書、張文通為委員。約兩個月后,團地委又在堯溝付錫澤之小藥行內開會。李玉鼎、付錫澤、王元盛、任玉書、張文通等人出席會議。此次會議除研究了五縣團的工作外,并確定以堯溝付之藥行為地委的聯系機關。

責任編輯:李倩